注册新用户

已有账号?

登录你的账户

还没有账号? 注册新用户

电影
1979 大陆
怒吼吧!黄河
张瑞芳郑在石高明
  1975年,阴霾笼罩着中国大地。正在黄河岸边干校劳动的何丹,突然接到调她回京的指示。何丹的归来,使大家很高兴。女儿小奚的男朋友、何丹的学生肖雨迟也赶来聚会。但当何丹从女儿口中得知他放弃大提琴,参加了文化部"初澜"写作班子时,心中十分不安。何丹原是乐团的负责人,这次被调回来,现任的领导刘亮向她下达的任务竟是要她写一篇批判《黄河大合唱》的文章,何丹断然拒绝。深夜,何丹的老战友,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王振魁来到何家,他带来了总理对何丹的问候,何丹深受鼓舞。她鼓励乐团老指挥周炎重新拿起指挥棒参加演出,热情辅导以雷大龙为首的工人业余演出队排演《黄河大合唱》。何丹的这些活动,引起"四人帮"在文化部的代理人--部长的注意和恐慌。他们一面秘密绑架了雷大龙,一面收买利欲熏心的肖雨迟。何丹母女发现肖雨迟带着写好的攻击周总理的文章要以何丹的名义发表,又得悉是他出卖了雷大龙,对他进行了严厉的痛斥。部长等人又一次决定将何丹、小溪和雷大龙的妻子谢玲下放干校劳动。何丹上书毛主席、党中央,揭发"四人帮"的罪行。在何丹即将离开北京时,王振魁带着毛主席的批示赶到了火车站。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纪念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音乐会胜利召开。但与此同时,何丹却遭到"四人帮"的非法绑架。在被绑架的途中,何丹仿佛又一次听到了汹涌嘭湃的黄河怒涛和雄壮的《黄河大合唱》。…
HD
2011 大陆
拜见婆婆大人Ⅰ
王峥王春妹杨婧琳
  从小在英国长大的杰西卡随未婚夫家诚回到中国,但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婆婆珍玉是前清格格,而珍玉也不知道自己留洋的儿子会给自己带回一个洋媳妇儿。婆媳两人第一次见面杰西卡就用西方礼节表达了婆婆的敬仰,但却弄得珍玉浑身难受。  虽然已是民国,但珍玉依然保持着当格格时的着装和习惯,府里上上下下俨然当年肃亲王府的做派,民国着二十年,珍玉从未踏出过齐府。珍玉十分不理解当年丈夫非要儿子留洋的遗愿,但家诚却说自己这些年在英国开了眼界。珍玉对杰西卡的第一印象不太好,不仅是她的过于热情的见面方式,还有她的出身和家庭背景,珍玉还保留着儿子应该娶旗人的老观念,而家诚也正是有这么一名旗装未婚妻娉婷。  家诚的妹妹碧琴很喜欢杰西卡,而杰西卡也送了她胸罩当礼物,不知用途的碧琴却把它穿在了衣服的外面。杰西卡问起婆婆对自己的印象,家诚假意说好,并且要杰西卡待会儿晚饭时按自己的手势更好的表现。谁知晚饭时,珍玉给了杰西卡一个下马威,横挑鼻子竖挑眼。杰西卡看出饭桌上,碧琴和齐家的管家孔明似乎对彼此有意。  饭后的茶话会上,杰西卡大方地聊起自己的父亲,但众人却对她当妇产科医生的父亲瞠目结舌。杰西卡把洋皂作为礼物送给珍玉,却不慎将装有珍玉父亲肃亲王骸骨的瓷罐打碎。杰西卡又亲手做了蛋糕送给珍玉道歉,却不小心将蛋糕扣在了珍玉的脸上。  珍玉要家诚把杰西卡赶走,但家诚对杰西卡一往情深,说什么也不答应。碧琴,家诚,孔明,杰西卡去看戏,众人聊起珍玉还未破灭的大清梦,而大家一致认为能改变珍玉生活方式的人已经出现,而这个人就是杰西卡。  众人回家途中,遇见了碧琴的未婚夫那齐,那齐是八旗子弟,但却是流氓作风,还当街调戏碧琴。杰西卡忿忿不平,说那齐根本配不上碧琴。  娉婷来看望珍玉,她已经知道了家诚回国并带回杰西卡的消息,珍玉安抚娉婷,说她才是自己最理想的儿媳妇。四人回到家中和娉婷打了照面,娉婷无意中透露自己对家诚的关怀和思念,杰西卡看在眼中。  杰西卡看出家诚和娉婷的关系,家诚解释说两人只是小时候定过亲,但他出国的时候跟娉婷就已经说清楚了。杰西卡感觉到娉婷对自己的威胁,决定战斗到底。杰西卡和娉婷在饭桌上斗了起来,家诚忙于应付,手忙脚乱。珍玉宣布留娉婷在家里住下,并且要在齐府里举行以前宫中每年都会举行的女儿节--未出嫁的女孩儿都要展示自己的美丽和才艺。珍玉真实的目的是想让在国外长大的杰西卡出丑。  女儿节当天,娉婷的装束中规中矩,谁知杰西卡穿上了外国流行的蓬蓬裙,众人算是开了洋荤。杰西卡还将小姑碧琴的旗装改良,突出了碧琴的身材,让孔明赞不绝口。珍玉又让娉婷、碧琴、杰西卡表演才艺。娉婷、碧琴表演了琴箫合奏,而杰西卡竟然抱着一把吉他自弹自唱了一首英文歌,赢得众人欢呼。碧琴又让三人给自己作画,娉婷和碧琴做了很好的描摹,杰西卡却给珍玉画了一张惟妙惟肖的漫画,夸张了珍玉的五官,惹得珍玉很不高兴。最后珍玉又想用行酒令的办法灌醉杰西卡,杰西卡不通古文,先被灌了些酒,但后来她想出了"外国行酒令"的游戏,"一只蛤蟆掉下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掉下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这下把珍玉难住了,珍玉没想到被杰西卡反扑,眼冒金星地晕倒在饭桌上。  娉婷和家诚送珍玉回房,两人在房里独处,不由得有些尴尬。娉婷说自己不会放弃家诚,但家诚却说自己心里只有杰西卡。  碧琴和孔明在花园中赏月,碧琴暗示着自己对孔明的感情,理智的孔明表达了两人因为身份差距不可能在一起的结局,碧琴伤心地走了。杰西卡躲在墙角听见了两人的对话,杰西卡问孔明为什么不争取自己的爱情,孔明苦恼地说自己出身卑微,配不上小格格。而珍玉又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不能骗走珍玉的女儿。杰西卡骂他迂腐,孔明似乎心有所动。  经过这一次折腾,珍玉更加坚定了不能让杰西卡进门的决心,但此时众人却发现杰西卡一早上不知上哪儿去了,正当众人为她担心的时候,杰西卡浑身淤泥的回来了,原来她知道珍玉醉酒,自己一早就去山上为珍玉采摘解酒的药草去了。珍玉有些感动,但她还是决定用三个难题去为难杰西卡,并且三个难题她都要娉婷为杰西卡做示范。  第一关,要学会伺候婆婆,娉婷给珍玉捶脚,珍玉很是舒服,轮到杰西卡了只听见珍玉房里传来阵阵杀猪般的惨叫。家诚等人冲进房中,只见杰西卡又是脚底按摩又是泰式马杀鸡,把珍玉弄得叫唤连连,却也浑身舒坦。第二关,要下的厨房,娉婷做的菜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都有个好彩头,而杰西卡却做了两道叫做牛气冲天和九牛一毛的菜,虽然造型奇怪,但味道尚佳,里面用到的食材都是经过了她的精心挑选和烹饪。第三关,就是要杰西卡筹划小姑碧琴的婚事。杰西卡早就看出碧琴和府里的管家孔明两情相悦,但无奈两人都不敢向珍玉吐露真情。娉婷天天带着碧琴上街采买嫁妆,杰西卡却整天在家里看闲书。这可愁怀了家诚。碧琴出嫁当日,杰西卡将孔明打晕送上了花轿,破坏了碧琴的婚事,但也让碧琴和孔明勇敢地面对感情。珍玉却火冒三丈,她一气之下将杰西卡赶了出去。  珍玉和家诚产生了激烈的争吵,珍玉无论如何也不同意杰西卡入门,而家诚却说如果母亲容不下杰西卡,自己也将离开这个家。珍玉问他为什么,家诚说这就是爱情。家诚和守门的家丁对峙,最后家诚强迫家丁开了门,这一幕被娉婷看在眼里。娉婷为家诚做说客,她告诉珍玉她将退出这段三角关系。  家诚心急如焚在街头寻找杰西卡,谁知杰西卡在酒馆被两个流氓下了药,惨被绑架,而流氓却指定珍玉送赎款。珍玉先是不答应,但想起杰西卡的种种可爱之处又毅然冒险前往,走出了她禁足二十年地齐府,望着改朝换代的民国,她不由得感慨万千。流氓将珍玉骗到郊外,而此时杰西卡已经成功逃脱,两个流氓打算杀掉珍玉,杰西卡看准时机,将两个流氓成功打晕,救出了珍玉。  经此一役,珍玉终于同意杰西卡进门。杰西卡,家诚,碧琴,孔明一起给珍玉奉茶,娉婷落寞地看着他们。…
HD
1964 大陆
千万不要忘记
罗玉甫彭玉
  本片根据丛深同名话剧改编。 在一个绿树环抱的工人新村里,一栋两层的小楼住着某电机厂车间主任丁海宽一家。他和自己的老伴、小女儿住在楼下,儿子丁少纯和儿媳姚玉娟,还有亲家母住在楼上。丁少纯出身工人家庭,受家庭影响从小思想纯朴,参加工作以后在父亲的车间当工人。他原来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工作积极热情负责任,曾多次被选为先进生产者。自从他与姚玉娟恋爱结婚后,便同经营过鲜货铺子老板的丈母娘住在一起。这位丈母娘善于钻营投机,千方百计追求吃穿,为了赚钱不惜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同时,她也常常向丁少纯灌输吃喝享乐的思想,逐渐地使丁少纯的思想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丁少纯开始看不惯自己家纯朴的作风,生活上追求享受,借钱买了皮夹克和毛料裤等时髦的服装,见到母亲到外边去捡煤核,觉得是给自己丢面子。从此,他工作消极不负责任,屡出事故。对于父亲丁海宽和好朋友季友良的多次批评提醒,丁少纯置若罔闻,毫无觉醒,仍然我行我素。为了还债,他听信丈母娘的话,去打野鸭子卖钱。而且,丁少纯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旷工去打野鸭子。他离开岗位时,慌乱之中把家门的钥匙掉在了正在装配的大型电动机里。丁少纯打野鸭子回来,发现钥匙丢失,急出了一身冷汗。他的岳母为了哄骗丁少纯。竟然又配了一把钥匙,将自己原来的那把钥匙假充为丁少纯丢失的钥匙,险些给工厂酿成重大事故。幸亏丁少纯的父亲丁海宽及时发现并帮助找回了钥匙,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这件事情使丁少纯终于醒悟,在父亲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已经滑到了危险的边缘,决心痛改前非,注意思想改造。姚玉娟也从中吸取了教训,提高了觉悟,在思想上与母亲划清了界线。…
HD
1965 大陆
景颇姑娘
梅普玛鲁木定马都达奇
  解放初期,云南德宏地区帮独寨的景颇族姑娘黛诺从小失去父母,成为早昆山官的家奴,日夜为山官干活,受尽折磨。黛诺长大后,早昆山官要以九头牛的代价把她卖给勒乱做媳妇。黛诺不从,早昆山官把她捆在树上打得遍体鳞伤,但她毫不屈服,磨断绳索,乘机逃到山下。下山后黛诺蜷伏在傣族人的竹篱下,举目无亲,无路可走。在茫然之中,黛诺看到一辆辆解放军军车驶过,心中豁然开朗。她偷偷躲在汽车里,随车来到解放军驻地医院。医院李医生把她收留下来。  黛诺受尽封建山官制度折磨,来到解放军这个大家庭中,第一次受到尊重,第一次感受到阶级友爱的温暖。在李医生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她逐渐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工作组来到景颇族的帮独寨,帮助景颇族人民进行土地改革。早昆山官表面上接受改造,暗地里破坏景颇族和解放军的关系,造谣说黛诺是解放军抢走的,使寨子里的人们不敢接近工作组。文帅老爹的孙子勒丁和黛诺一起长大,感情很好,勒丁听了谣言,信以为真也不相信工作组。  工作组在队长王达和李医生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实际行动改变了景颇人的看法。李医生给董木娜的孩子看病,和寨上的受苦人一起参加劳动。不久,黛诺从医院学习回到山寨,刚到山寨就被早昆山官捆了起来,山官准备将她打死。李医生及时赶到,砍断绳索,警告早昆山官今后不许他再打骂群众、随便派工派租,欺压群众。这件事工作组给群众撑了腰,群众开始相信工作组,再也不怕早昆山官了。为与早昆山官进行斗争,山寨成立了生产组,黛诺被选为组长。生产组在黛诺和文帅老爹的领导与带领下,开田种稻,改变了当地刀耕火种的方法。早昆山官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迷信,阻止开田,破坏生产组。黛诺带领群众与之斗争。早昆见捣乱未成,又进行抢婚,指使勒乱把黛诺抢走,并借机煽动帮独寨和弄岗寨打冤家。  李医生揭露了敌人的阴谋,弄岗寨的早扎山官和群众制止了勒乱的抢婚行为,并且把黛诺交给帮独寨,使两寨完满地解决了纠纷。早昆山官的阴谋,被群众当场揭露。王达同志最后宣布,政府决定彻底废除山官制度,在各村寨进行基层选举。帮独寨经过选举,建立了村政府,黛诺被选为村长。…
DVD
2010 大陆
朱大琴,请与本台联系
杨青周浩东戴江
  娱乐无极影视公司的制片人翁小淳曾经是电视圈里的知名人物。他一手操办起来的名牌直播栏目《娱乐跑马场》一直以来都是顺平市电视台的收视王牌,翁小淳也一度成为了顺平电视台的红人。但10年的时间似乎耗尽了观众对《娱乐跑马场》的耐心,也耗尽了翁小淳的才气。从今年年初开始,这档昔日的王牌节目收视一期不如一期,照这样下去,电视台年末的劝退名单中免不了要有他翁小淳的名字。而驰骋电视行业多年的老翁也深谙“收视为王”的硬道理,他知道身为一个自负盈亏的影视公司,除非能用光鲜亮丽的收视成绩单打动电视台,否则到头来只有死路一条。于是,翁小淳在心里暗暗盘算着一个计划,要不惜一切手段给节目收视打上一针强心剂。    朱大琴和丈夫刘旺田是漂泊在顺平市的农民工。他们与其他民工一起,居住在市郊一片破旧的民工屯中。和屯里的许多男人一样,刘旺田受雇于某建筑公司当工人,每月的薪水虽然微薄,但是比起乡下也还是强了不少。再加上朱大琴做家政服务赚来的散钱贴补家用,二人的日子过得虽然清贫,但也算无忧。    自从刘旺田欠了包队长的钱,朱大琴的家里就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宁静。刘旺田丢了建筑工地的工作。为了多赚点钱,朱大琴又向家政公司多申请了一份工作。于是,朱大琴在这一天被派到了栏目编辑楚丹彤的家。    就在朱大琴敲响楚丹彤的家门的时候,制片人翁小淳正在认真地向楚丹彤介绍着自己刺激节目的计划。原来,楚丹彤一直是翁小淳节目的幕后的枪手,曾为《娱乐跑马场》节目贡献了无数的串词、朗诵稿甚至相声、小品稿。翁小淳告诉楚丹彤,他嗅到了现在社会上风行情感类节目的气味,想要在《娱乐跑马场》松散的节目当中加入故事和温情的元素,并要求楚丹彤尽快创作一首诗朗诵,以迎合新一期《关爱农民工》的主题。    楚丹彤嘴里答应着翁小淳,眼睛却已经落在了正在家里的干活的朱大琴身上。    送走了翁小淳之后,楚丹彤拉着朱大琴拉起了家常——她要从这个小时工身上找到创作农民工作品的灵感。善良的朱大琴也不知楚丹彤的用意,正被生活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她好容易得到了这么一个大倒苦水的机会,于是把自己在城市生活的困苦和对家乡的思念都倒了出来。    在楚丹彤家吐出了心中的郁闷,朱大琴显得轻松了很多。但是刚刚走进家门的她却看到了丈夫刘旺田慌慌张张的脸。他告诉朱大琴:城里不能呆了。    楚丹彤听了朱大琴的故事,灵感顿生,创作出了一首颇具真情实感的散文诗,并连夜发给翁小淳。而翁小淳则迅速将其用在了改版后的节目上。由朱大琴的故事改编成的散文诗感动了很多人,包括电视机前的观众和演播室里的电视台领导。翁小淳的改版计划初见成效。    大街上,刘旺田和朱大琴正漫无目的地走着。他们蹲在一家商场门口,一人啃着半拉馒头。商场门口的电视墙边,正播出着由朱大琴的故事改编的散文诗。不少人围在电视旁边驻足观看,却没人知道这首诗的原型人物就蹲在旁边。    当然,蹲在旁边的朱大琴此时只是关注着手里的半拉馒头,她根本无法想到,自己的故事正在感动着整个城市。    节目的成功让翁小淳看到了希望,他找到楚丹彤,让其趁热打铁地炒作这期节目的热点。他特别指出,一定要让朱大琴亲自写一封感谢信,寄到电视台台长办公室。这样,节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明年的播出合同就有了保障。    但是回到家的楚丹彤却无论如何也联系不上已经和丈夫一起出门躲债的朱大琴,情急之下楚丹彤只能冒用朱大琴的名义,给电视台台长写了一封感谢信。    楚丹彤冒名顶替的感谢信起到了作用。电视台领导对于《娱乐跑马场》主动求变的精神大加赞赏,并亲自指示,要请朱大琴本人到现场来做一期后续节目。    蜷缩在城市角落的朱大琴和刘旺田夫妇已经走投无路。无奈之下,刘旺田决定用仅剩下的一点钱买2张长途车票,先回老家躲一阵子再说。在长途车站等车的朱大琴忽然看到了电视台的节目,一位如花似玉的主持人反复强调:朱大琴,请速与本台联系。建宁县大新乡的农民工朱大琴,请速与本台联系。  看到电视台广告的朱大琴和刘旺田一头雾水,俩人谁也猜不出来电视台大张旗鼓地找朱大琴干什么。做贼心虚的刘旺田坚持认为这里面有猫腻,还是保险起见,先回老家的好。而朱大琴却认为自己没做亏心事,电视台既然找她,那就没有藏着不见的道理。二人争执一番之后,决定让刘旺田一人先回老家,朱大琴继续留在城里,看看电视台到底为什么找她。  朱大琴没有直接去找电视台,而是先拨通了楚丹彤的电话。接到了朱大琴电话的楚丹彤大喜过望,立刻把朱大琴稳住,然后联系上了翁小淳。  翁小淳和楚丹彤围着朱大琴,旁敲侧击地要她上节目,承认那封信是自己写的。可是一根筋的朱大琴打死也不认账,一口咬定自己是文盲,连自个名字都写不全。    朱大琴走后,翁小淳告诉楚丹彤:以他老翁10多年的从业经验,早就料到了这个朱大琴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土农民。因此他特意留了一手,防备万一。翁小淳决定找演员去当朱大琴的“托”。    朱大琴又一次来到了长途车站,看到了直播的《娱乐跑马场》节目。节目主持人突然宣布,节目组将奖给朱大琴一台价值8000元钱的液晶电视。让她可以更方便地收看他们的节目。朱大琴看着那台8000块钱的电视,想着自家男人欠下的5000块钱,立刻改了主意。    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这个走了大运的农民工朱大琴,议论着她天上掉馅饼似的得到的液晶电视。朱大琴匆匆路过这些围在电视周围的人,径直来到了楚丹彤家。    楚丹彤看见朱大琴之后吓了一大跳~~~    白费了一番周折失落的朱大琴回到家,谁知却碰上了刘旺田的债主包队长。包队长认定朱大琴拿了电视台的奖品,说什么也不相信电视台还能说谎。朱大琴情急之下打了包队长,截出租车奔向电视台。    翁小淳带着假朱大琴与电视台主任见面。假朱大琴语言得体,演技到位,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领导对于“朱大琴”非常满意,也对新的《娱乐跑马场》赞不绝口,言语之中还提到了续签明年节目合同的问题。翁小淳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这时,主任秘书走进来,手指着门口对主任耳语了几句。众人向门口望去。发现朱大琴站在门外。翁小淳顿时变得哑口无言。    查明了真相的电视台迅速撤换了翁小淳和楚丹彤的职务,连夜修改节目方案。播出当晚,真正的朱大琴终于出现在演播现场,向所有电视机前关注农民工的观众讲述了自己的生活。而电视台也履行了之前翁小淳擅自作出的承诺,将那台价值8000元的电视送到了朱大琴的手中。    当主持人问及朱大琴的感受时,她思索了半天只说出了一句话:“做老实人,说老实话,我想这总是没错的。”…
HD
1964 大陆
家庭问题
张伐赵联张良
  根据胡万春同名小说改编。某钢铁厂的工段长杜师傅,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福新是一个钳工,与杜师傅同在一个车间工作;小儿子福民刚从技术学校毕业回来,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可是就在当天晚上,杜师傅发现福民对劳动有不正确的看法,追求生活享受。福民看不起工人,说工人的手像锉刀看见爸爸送他的新帽子,嫌太土气,怕压坏了他的飞机头。杜师傅意识到自己过去对福民在生活上照顾太多,对他的思想教育放松了。恰巧,福民分配到杜师傅领导的车间当见习技术员杜师傅为了帮助儿子克服缺点,把儿子培养成工人阶级的接班人,就和李厂长商量,决定让福民到车间当工人,以便在劳动中锻炼提高。这一天,福民来到车间,杜师傅叫福新教他敲榔头,练基本功。福民心不在焉,敲疼了手,狠狠地将榔头摔在地上,不干了。杜师傅叫他拾起榔头,责备地说:“你还不害臊!工人丢榔头,就是战士丢武器,你想做逃兵!”福民回到家里,向母亲倾诉了自己的委屈。福民妈在旧社会生活了半辈子,吃尽了苦头,但她还存在旧思想的残余,听说厂里让儿子去当工人,觉得不像话。于是她请来了老母亲、大姨妈和小姨妈,联合起来“围攻”杜师傅,可是未能如愿。“围攻”失败后,福民情绪低落,赌气把飞机头剃成平头,跟妈妈说厂里呆不下去了,要到外面找工作。福民妈怕儿子离家出走,硬要杜师傅找李厂长说说,仍然让福民做技术员。杜师傅看到要帮助福民首先要打通福民妈的思想,就写了一张字条叫福民妈去找李厂长。福民妈来到李厂长家,李厂长说自己的女儿小玲主动要求到农村扎根落户,有人说小玲是我们的独生女,我又是厂长,应该让女儿享享福,要是按照这个想法孩子就会变成懒汉。这时,小玲收到妈妈从外地寄来的“麦种”和信,妈妈在信上嘱咐小玲,要在实际劳动中锻炼成一个有文化的新农民。福民妈看到这一切深受教育,她没有替儿子讲情就尴尬地走了。福民虽然留在车间劳动,但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时厂里开展技术革新,车间正研究双层地辊的设计图,福民认为这是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闭门造车,设计了一张不切实际的草图,后经福新帮助,双层地辊的设计终于成功。在试制中,缺少两个皮带盘,杜师傅叫福新和福民分头到废料堆里去找,而福民竟将转炉车间的两个皮带盘拿来了。杜师傅严厉地批评了他的错误。福民通过这一系列事情,认识到自己的思想确实不对头。从此以后,福民在劳动中认真地进行锻炼,在大家的帮助下,提高了思想,改正了缺点。…
DVD
翻页

该资源权限:vip用户

当前vip价格:¥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