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已有账号?

登录你的账户

还没有账号? 注册新用户

主演:
克里斯蒂安·贝尔,乔尔·埃哲顿,本·金斯利,亚伦·保尔,约翰·特托罗,西格妮·韦弗,本·门德尔森,玛利亚·瓦沃德,西娅姆·阿巴斯,艾萨克·安德鲁斯,艾文·布莱纳,因迪拉·瓦玛,格什菲·法拉哈尼,加桑·马苏德,塔拉·菲茨杰拉德,达尔·萨利姆,安德鲁·塔伯特,菲利普·阿迪提,埃蒙·埃利奥特,豪尔赫·苏克特,詹妮娜·法西奥
上映:
2014
备注
HD
类型:
电影
剧情:
  摩西(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和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乔尔·埃哲顿 Joel Edgerton 饰)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彼此之间感情十分要好。摩西得到了神的旨意,决心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民从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解救出来,他向拉美西斯寻求帮助,然而,这位好友却十分坚决地拒绝了他。不仅如此,拉美西斯还对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  为了惩罚拉美西斯的暴行,神在埃及降下了“十灾”,一时间,埃及陷入了混乱与死亡的阴影之中,然而,拉美西斯并没有因此而有所醒悟,最终,他和摩西成为了宿敌。摩西知道何为自己的使命,他带领着四十万希伯来人踏上了漫漫旅途,寻找一片属于他们的家园。…

播放列表

猜你喜欢

1991 大陆
飞越绝境
师小红王超伊欣欣
  1964年,我国将在西部罗布泊地区进行第一颗原lf弹爆炸试验。经过航空侦察,有关人员从冲洗出来的航拍底片上,发现了试验场禁区内有一群人畜在活动。这时离引爆期只剩三天。核基地各疗面的专家开会研究,一致认为起爆时间不能变,应派人进入戈壁在起爆前将人救出。胤总理听了汇报后也指示:这里绝不能成为第二个广岛!小分队奉命进入塔克什克沙漠区搜寻时,忽然看见了一个姑娘和一个男孩在戏耍。小分队的人正想与他们接触,姑娘和男孩却策马逃走。追赶一会儿,小分队在河道旁与一股佩有国民党标志的土匪相遇。小分队人员放下枪,被带入土匪营地,吃惊地发现这里居然还有老人、妇女和儿童.那骑马的姑娘就是匪首白玉骅的女儿。在匪首的帐篷内,队长刘坚诚恳地旨诉对方,明天这里将进行核试验,可匪首不相信。送出刘坚,白玉骅内心十分矛盾,不知该不该相信这个陌生人的话。土匪小头目铁英带手下人欲将小分队战士押到一个偏僻地方,刘坚和副队长王陇生寻找机会夺回了武器。白玉骅接受刘坚的建议,但却提出向相反方向撤。为表示减意,刘坚同意。小分队与土匪相互提防着上路。途巾,上匪马春的媳妇生孩子大出血,刘坚与众战献血相救,感动了不少土匪。铁英依然仇恨解放车,他蓄意制造了一场暴乱,数名小分队战士身亡,但铁英也被击毙,余匪全部缴械,被迫随小分队前进。经过一昼夜的急行军,众人已疲惫不堪。此时天空传来马达声,基地派来了接应的直升飞机。此时离引爆时间只差十几分钟。刘峰迅速将众匪赶上飞机。直升机起飞不久,蘑菇云便开始升起。这时,白玉骅等人才完全相信刘坚的话足真的,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HD
1963 大陆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
秦万檀孟兆祥罗棠因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集体创作并演出  编 导 组:牛 畅 佟承杰 朱正本 张士燮 姚学诚 胡大德 谷 娣 孟兆祥  导 演:华 纯  摄 影:薛伯青  录 音:郭大震  化 妆:李洪泉  美 工:刘竞生 张敦仁  剪 辑:陈国强  助理导演:张 一  特技设计:佟翔天 马勋超  特技摄影:钟 岳  解 说:白景晟  制片主任:江亚光  主要演员:秦万檀 孟兆祥 罗棠因 罗棣因 宋世珍 鲁艺显 苏海玲 辛佩文 王金山 刘治普 张 毅 高国栋 李 光 陈小曼  独 唱:马玉涛 (特邀) 秦万檀 潘天惠  演 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 总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合唱队  演 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  乐队 指 挥:王世儒  曲目:  01.国际歌  02.工友农友闹革命  03.西江月井岗山  04.毛主席领兵上了山  05.送郎当红军  06.当兵就要当红军  07.黄洋界  08.八月桂花遍地开  09.一杆红旗红遍天  10.苏维埃歌  11.告别老乡  12.十送红军  13.北上红军要出发  14.盼红军回故乡  15.红军不忘老故乡  16.会天亮  17.娄山关  18.杯杯美酒送红军  19.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0.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  21.翻雪山  22.越草地  23.长征  24.我们是铁红军  25.松花江上  26.勿忘九一八  27.统一战线打东洋  28.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29.义勇军进行曲  30.八路军军歌  31.大刀进行曲  32.到敌人后方去  33.新四军军歌  34.我们在太行山上  35.游击队之歌  36.延安颂  37.咱们领袖毛泽东  38.南泥湾  9.红旗满天漂  40.东方红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经过 1960年,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朝鲜,同行的还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访朝期间,朝鲜方面为他们演出了一场名为《三千里江山》的大型歌舞.演出的气势非常宏大,其中,大多数曲目是由战争年代的歌舞改编加工而成的. 这场大型歌舞给罗、刘留下很深的印象.回国途中经过沈阳,沈阳军区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招待晚会,演出了四首革命历史歌曲.刘亚楼看演出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想,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我们根据地和解放区流传着一大批深受广大军民喜爱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在群众中很有影响,有的一直传唱至今.当时正赶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迫切需要用充满革命激情的文艺作品去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不久,刘亚楼在杭州开会,见到了空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张双虎,刘亚楼对张双虎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对中国革命历史懂得不多,应该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传统教育.前不久,沈阳军区唱了四首歌,你们空政文工团也应该唱几首.” 空政文工团经过研究,决定由总团副团长牛畅负责这项工作. 在组织创作人员讨论时,有人问道:“刘司令员怎么想起来让我们唱革命历史歌曲?”牛畅说:“听说在朝鲜访问时他看过一个大型歌舞.”这时舞蹈编剧佟承杰也说:“总政歌舞团去了,他们在朝鲜也看过这个大型歌舞.”于是,牛畅马上派人去总政歌舞团,要来了那场大型歌舞的中文节目单.节目单的总题目是:音乐舞蹈史诗《三千里江山》,内容既有歌也有舞,歌舞结合. 空政文工团的词作家张士燮仔细看了节目单后想起了一件事,他问牛畅:“我记得你在太行山时不是搞过一个大型活报剧吗?我看这个大型歌舞和你搞的那个活报剧差不多.” 之后,牛畅回忆了当年搞活报剧的一些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创作人员逐渐统一了思想.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创作一台以革命历史歌曲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歌舞.  1960年,空政文工团决定派张士燮、朱正本、姚学诚、陈杰等词曲作家,到江西搜集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并指定由张士燮担任文学编辑. 在罗霄山脉刚刚披上嫩绿新装的时节,张士燮等人来到井冈山.他们踏遍了吉安、永新、安福等县的山山水水.在茨坪敬老院一些老红军那里,他们了解反“围剿”斗争的情况. 井冈山远近闻名的“赖妈妈”赖秀发,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就爱唱歌,参加红军后又当上了宣传队员.张士燮等人找到她时,她的歌喉,还是像当年那样嘹亮动人,她激动地当场唱起了《送郎当红军》. 当时,张士燮等人在南昌正赶上了江西省民间文艺会演.吉安专区的代表演唱了一首《送红军》.这首歌的曲调非常口语化,纯粹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劳作和休息时哼唱出来的.唱词中掺杂了不少地方方言,加之旋律婉转优美,充分抒发了苏区群众送别红军时如泣如诉、欲言又止的真挚情感:“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飘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听到这歌声,张士燮等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拿起本子记下来并连夜整理,这就是至今大家非常熟悉的《十送红军》. 回到北京,张士燮等人又拜访了原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的夫人王长德.老人听说是征集革命历史歌曲,非常高兴,当时就唱起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嗨,张灯又结彩呀嗨,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除了搜集和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外,他们还把在1959年全军第2届文艺会演中的《葵花舞》、《飞夺泸定桥》和反映红军过草地的双人舞《艰苦岁月》进行了加工整理. 剧本成型后,空政文工团将它暂定名为《光辉的历程》,并将剧本送给了刘亚楼. 有一天,罗瑞卿从空政文工团的一位女演员那里了解到,他们正在排练一个300人的大型歌舞.那位女演员解释说:“听刘司令员说您和他在朝鲜看了一个大型歌舞,他回来后让我们搞的.”罗瑞卿说,“人家有3000人,你们才300人,我看你们别搞了!” 这事马上报告给了刘亚楼,刘亚楼听后生气地说:“我让你们唱历史歌曲,你们怎么搞了个大型歌舞?是谁让你们搞的?你们懂得什么是光辉的历程?” 这时,空政文工团的同志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议论,但大家还是憋着一股劲加班加点地排练着.  196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人民日报》等几个主要报纸都刊登了《光辉的历程》即将公演的海报和消息. 当时,刘亚楼在长春,他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后,马上给空军政治部主任王辉球打电话:“怎么又叫《光辉的历程》,还上了报纸了?” 王辉球主任在排练时连续看了一个星期,他认为这部作品绝对没有问题.但现在刘司令员追查下来了,也不能无动于衷.于是,他带着文工团的几个同志去向刘亚楼作检讨. 刘亚楼说:“你们不要给我作检讨,你们去给罗总长作检讨吧,连罗总长的话你们也不听,你们向我检讨什么!” 从刘亚楼家里出来,大家沉默不语.这时牛畅说:“我们搞的实际上是个表演唱,我看改个名字,干脆就叫《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吧.”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于1961年8月1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演出,共在北京演出了8天,观众达2万多人,以后又进行了几场招待演出.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罗荣桓、罗瑞卿等领导先后观看了演出. 对这部作品,观众的反响十分热烈,尤其是亲身经历过战争年代的那些老同志看后更是赞不绝口.首都各大报纸纷纷刊登了剧照和曲谱,并发表评论,称之为“革命历史的颂歌”,“激动人心、亲切感人”、“受到了一次形象的革命传统教育”. 罗瑞卿看完演出后,上台和演员们合影留念,他对大家说:“你们乱给我讲嘛!什么歌舞,这明明是歌剧嘛!” 刘亚楼看完演出后高兴地说:“改得挺好嘛!我叫你们唱歌,你们举一反三,这样做就对了!有几个演员表演得很好.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工修改.我们空军的全体常委请你们吃饭,祝贺演出成功.”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共9场16景,演唱了46首歌曲.其中包括《秋收暴动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会师歌》、《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到敌人后方去》、《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南泥湾》等等.在艺术表现上,有合唱、有诗朗诵,有人物、有情节,有舞蹈、有演唱,每场都有主题并用朗诵词加以串联.当时在国内舞台上还没有“音乐舞蹈史诗”这一概念,究竟叫什么,在当时的首都文艺界曾引起了一番争论. 1962年5月26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三位元帅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政委吴法宪的陪同下,观看了演出. 应中共上海市委的邀请,空政文工团不久去了上海,在上海市人委大礼堂演出了《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历时一个多月,观众达7.2万多人.这一年,上海市的文艺工作者按照空政文工团的思路,创作出了一部规模更大的节目,定名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部作品对中国的歌舞表演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时间进入1964年,周恩来在看过空政文工团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上海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之后,便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创作一部以歌舞为主的大型文艺节目,向1964年国庆节献礼.这样,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排演便提上了国务院的议事日程. 1964年6月,张士燮等人正在创作《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第二部,这时,他们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 《东方红》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务院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周巍峙担任,副组长是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亚丁.领导小组成员还有时乐碕、胡国光、李伟等.下分文学组、音乐组、舞蹈组、舞美设计组.组长分别由魏风、乔羽、徐怀中、张士燮、任红举等同志担任. 1962年初,总政文化部副部长李伟对《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名称提出修改意见,他认为,该剧以大合唱《东方红》和葵花舞作结尾,因此,名称最好定为《东方红》.李伟的这个建议很快就报给了周总理并最终得到批准.于是定名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划时代的艺术巨作,其创作队伍和演员的阵容都非常强大.演员以驻京各大文艺团体为主,同时抽调了南京军区、济南军区文工团等单位的演员,共3000多人,仅合唱队就有1000多人. 在《东方红》的序幕《葵花向太阳》后,共有8场,一直演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年,毛泽东主席看过以后,提出不要搞得那么长,演到新中国诞生就可以了.根据毛主席指示,删去了第七、第八两场.1965年,又将它拍成了彩色艺术片,共收入了序幕和一至六场.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结束后,周总理在总结会上对空政文工团所付出的贡献和辛勤劳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一再提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在《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两个歌舞的基础上创作排演出来的.…
HD
1964 大陆
带兵的人
霍德集胡去非洪万生
  某团四连连续二年被上级评为四好连队。一天,从新兵连调来一名新战士,叫区小龙。他怕苦怕累,爱慕虚荣,军事技术也不过硬。将他分配到哪个排呢?连长想,二排长金大洪有严重的“保四好”思想,总怕连队保不住红旗,对荣誉有着不正确的看法,又对区小龙的到来有抵触情绪。五班长牛福山性情急躁,工作方法简单生硬。于是连长就决定把区小龙分配到二排五班,既要带好小龙,又借此机会对金大洪和牛福山进行一次思想教育。一次紧急集合,小龙拖泥带水影响四连最后到达。于是,“流动红旗”被其他连队夺走了。在回来的路上,连长林志勇增加了爬山科目,小龙牢骚满腹,回营后就给连长贴了张大字报,说他“军阀残余,简单粗暴”。牛福山一看,气得把大字报撕了下来。连长觉得随便撕大字报不妥,让牛福山检讨。二排长金大洪虽然不同意撕大字报,但对连长增加科目的做法也有意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星期天,牛福山去帮助区小龙,可话不投机,两人又吵起来了,并把小龙的笛子踩扁。连长买了支新笛子,让牛福山送去赔小龙,向小龙道歉。为了做好小龙和牛福山的思想工作,加强他们之间的团结,连长把小龙和牛福山找来组成小乐队,但他们怎么也合不到一起,闹得不欢而散。  问题在什么地方?小龙出身贫苦,可为什么怕苦累,自由散漫,情绪不高?为摸清情况,连长搬到五班去住。一次,连长偶然见到小龙的枕边有一个干粮袋,上边写着“坚决革命到底”六个大字。这正是连长的干粮袋,怎么到了小龙的手里。原来十几年前,在解放广州时,一群匪兵在小龙家行凶抢劫,其中一个匪兵恶狠狠地举起刺刀对准小龙就要刺。在这瞬间,一声枪响,匪兵应声而倒。随之林志勇跟匪兵厮杀起来。他刺杀了几个敌人,但自己却身负重伤。林志勇在被抬走时,把粮袋留给了一贫如洗的小龙一家。后来,小龙参军临走时,母亲让他把粮袋带在身旁,要他不忘共产党的恩情,坚决革命到底。连长林志勇这时才知道区小龙就是当年自己救的那个小孩。但林连长没有告诉小龙是自己救了他,而是用解放前的血泪史启发和教育小龙。不久,小龙的姐姐小珠随文工团来到连队演出,在连指导员的建议下,为了帮助小龙并教育全连战士,让小珠用干粮袋的故事编了一段演唱词,唱给全连听。小龙听了悔恨万分,感到对不起救自己的解放军。从此以后,小龙在连长的言传身教的帮助下,觉悟提高了,主动写了大字报进行检讨。…
HD

该资源权限:vip用户

当前vip价格:¥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