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已有账号?

登录你的账户

还没有账号? 注册新用户

省港旗兵3:逃出香港

立即播放 添加收藏
导演:
主演:
刘德华,徐锦江,李美凤,莫少聪
上映:
1989
备注
HD
类型:
电影
剧情:
  退伍军人李长江(刘德华 饰)被两名抢劫的战友连累入狱,他受尽警察毛向阳(徐锦江 饰)毒打后被判处死刑,临刑当口,长江用父亲给他的锯片侥幸逃脱……长江找到人蛇集团偷渡到香港,于路结识了鸡心(莫少聪 饰)、阿满(李美凤 饰),阿满姑娘的善良深深打动了长江。因香港的亲戚拒绝接收长江,他只能在工地为人蛇集团头目良哥工作还账,期间长江听说阿满被卖为妓女,日夜思索搭救方法,长江孤身力拼皮条帮派不敌,只得在良哥介绍下帮助湖南帮老大沙皮卓打劫金店,以此借助帮派力量搭救阿满。同在沙皮卓手下出力的鸡心在打劫金店时险些被擒,长江搭救他以后两人结为莫逆。长江帮沙皮卓打劫后对方并未履行承诺,反而用阿满逼迫长江继续犯罪,同时毛向阳为了抓捕长江专程赴港………

播放列表

猜你喜欢

1960 欧美
时空大挪移
罗德·泰勒艾伦·扬伊薇特·米米亚克斯
  十九世纪末,亚历山大-哈特德根(Alexander Hartdegen,盖伊-皮尔斯饰,Guy Pearce)发明了一种时光机器,这种机器可以将他带入80万年以后的未来。在那里,他发现人类已经进化成了二个种族:艾洛伊族(Eloi)和莫洛克斯族(Morlocks)……  跨越19、20世纪的传奇科幻小说作家H.G.威尔斯(H.G.Wells)著成了这部经典小说《时光机器》。在他的那个年代,他被称之为“可以看到未来的人”。然而,如果确实可以看到  未来,H.G.威尔斯就会惊讶他最著名的小说被搬上了大银幕,而且不止是一次,而是二次。  自从威尔斯的小说问世100多年以来,许多事情都变了样,但威尔斯对未来的设想以及时光旅行的概念仍然对观众们具有强烈的诱惑力。本片的制片沃尔特-帕克斯(Walter Parkes)评论说:“时间返回到20世纪60年代初,《海底两万里》和《地心游记》这类影片引发了我们无穷的幻想,而这些影片的祖师爷就是乔治-帕尔(George Pal)执导的1960年版的《时光机器》。今天,我们拥有的技术使我们可以打造出一个H.G.威尔斯曾想像过但制造不出来的世界,这是相当令人振奋的。当然,这个故事的基本情节----亚历山大身着马甲、系着领带、外套夹克,爬进了那个美丽的手工制造的维多利亚式机器,进入未来世界旅行----时至今日仍然像当初一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部新片已经很难让人再产生对H.G.威尔斯的联想了。2002年版《时光机器》的导演是西蒙-威尔斯(Simon Wells),他是作者的曾孙。虽然有着家族的血缘联系,而西蒙-威尔斯却工作在动画界,并小有名气,特别是他还是梦工厂史诗般巨作《埃及王子》的合作导演,这是他第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时光机器》的故事中,存在着四个不同的世界。威尔斯描绘说:“第一个世界是20世纪之交的纽约。我们先是来到了离我们不远的的将来----2030至2037年。最后我们又到达了一个更远的未来,在这里我们发现艾洛伊人田园诗般的世界里还存在着莫洛克斯人的黑暗世界,这有点象但丁的地狱一样。每个世界都有其独特的视觉风格。”…
HD
1939 欧美
四万万人民
弗雷德里克·马奇莫里斯·卡诺夫斯基西德尼·吕美特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HD

该资源权限:vip用户

当前vip价格:¥75